以色列对伊朗发动的大规模空袭,标志着中东局势的再次紧张。此次突如其来的打击,充分展示了以色列在空中作战中的优势,借助多种平台与空射武器,力图最大限度地摧毁伊朗的防御体系和反击能力。这场空袭的重点之一,便是空射弹道导弹的使用,它在打击伊朗防空预警网络的初期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万银鼎信,尤其针对远程预警雷达、反隐身雷达和S-300PMU-2防空系统。
6月13日凌晨,以色列对伊朗展开了名为“狮子之力”的空袭行动。根据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的消息,此次空袭出动了200多架战机,投掷了330多枚炸弹。空袭的首要目标是伊朗的防空系统,其次是核设施和弹道导弹储存基地,最后则是指挥系统。然而,最为重要的攻击目标依然是伊朗的几处核设施。以色列声称,伊朗目前已拥有足够的浓缩铀,可以在短短几天内制造出15枚核弹,鉴于伊朗正在接近拥有核武器的门槛,以色列迅速采取了行动。
在这次空袭中,以色列空军使用了多种先进武器。根据以色列发布的视频,F-35I战机、搭载SDB-1/2小直径滑翔炸弹的F-16I、以及挂载增程型杰达姆(JDAM-ER)滑翔炸弹的F-15I都参与了其中。然而,真正发挥关键作用的,却是空射弹道导弹。正是这些导弹摧毁了伊朗的远程防空系统,确保以色列战机能够毫无阻碍地投掷滑翔制导炸弹进行精确打击。
展开剩余72%虽然制导炸弹的打击能力非常强,但其射程有限。例如,SDB系列炸弹在1.2万米的高空发射时,最大滑翔射程也仅为111公里,而增程型杰达姆的射程则在70到90公里之间。尽管以色列方面并未展示空射弹道导弹的具体画面,但在伊拉克提克里特地区发现的“巨石”空射弹道导弹残骸揭示了其关键角色。“巨石”导弹是从银麻雀系列靶弹改进而来,装上战斗部与制导系统后变成了空射弹道导弹。它采用了单级火箭发动机,射程约1000公里,能够覆盖伊朗西部的大部分目标。凭借5-7马赫的飞行速度和机动变轨的能力,“巨石”具备极强的突防能力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“巨石”导弹采用了红外/光学成像导引头,而非传统的GPS/INS制导方式。这使得它在末端飞行中能够进行精准的机动修正,确保了高精度打击。通过减少初段飞行中的燃料消耗,导弹能够为末端机动修正留出更多能量,最终使得它的命中精度达到了惊人的3米。这使得“巨石”导弹能够精确打击伊朗的防空系统,为后续的空袭扫清障碍。
那么,为什么以色列选择使用空射弹道导弹,而不是像伊朗那样使用地对地远程弹道导弹呢?这主要有几个原因。首先,远程弹道导弹在打击移动目标和分散目标时效率较低,且命中精度不高,而SDB和JDAM-ER滑翔炸弹在这类目标上的打击效果更好。其次,弹道导弹的成本非常高,单枚可能需要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,而战斗机的单次飞行成本只有几十万美元,并且能够进行多轮打击。此外,远程弹道导弹的命中精度较低,曾有伊朗在“真实许诺-2”行动中发射47枚导弹打击以色列空军基地,但最终没有一枚击中关键设施。
另外,虽然以色列拥有有限的杰里科系列弹道导弹,但由于其战略威慑的需要,这些弹道导弹不会轻易动用。与此相比,空射弹道导弹的研发门槛相对较低,甚至可以通过大口径火箭弹进行改进,且能在战斗机上进行远程发射。使用空射弹道导弹的关键在于,必须有强大的体系支撑来确定目标,否则它可能只是一种“乱打一气”的武器。
以色列巧妙地利用空射弹道导弹的高速飞行与高打击精度优势,优先摧毁伊朗的防空系统,打开了后续空袭的通道。通过这种方式,以色列的空军能够在没有过多干扰的情况下,顺利完成对伊朗目标的精准打击,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东的军事主导地位。
发布于:天津市易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